“渊远流长——京杭大运河的图像记忆”艺术展在江苏省常州美术馆开幕

2023-11-24   | 来源:潮新闻


“渊远流长——京杭大运河的图像记忆”于11月17日至12月3日在江苏省常州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为2023年江苏省青年美术馆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有两座世界罕见的物化的丰碑——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项标志性人工工程。

如果说长城代表了中华文化坚毅沉稳的一面,那么贯通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则代表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一面,是神州大地上留一道不朽的印记。


京杭大运河

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大运河驰骋奔流了2500多年。从诞生的那天起,她先后孕育、催生、哺养了几十座运河城市,这些城市,不仅集中体现了大运河2500多年来的文化特征和文明本质,而且成为阐述大运河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成为大运河的最高历史表现形式。



常州,是一座始终与大运河相伴相随、不离不弃的运河之城。运河常州段也是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展览着重表现的主体。展览共有五个板块的内容:

前三个板块分别为《运河往事》《运河新韵》《运河风情》,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印记、现代新风、人文风情。


第四板块为《常州百里运河图》,用动态视频的方式立体地展示了常州百里运河孕育的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和文脉内涵。

第五板块《千里运河图》是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作品,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多维度、多角度的数据搜集,并用VR互动的方式向大众科普京杭运河相关人文历史知识,为展览增添了科普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本次展出的作品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审视,以多维度多侧面的视野,描绘着近百年来身边的母亲河——中国大运河的沧桑变化,捕捉了她曾经拥有的精彩瞬间,真实记录了她的前天、昨天和今天。

尽管展出的作品无法全面、完整反映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只能作为历史的碎片,用图像记忆的轮廓,来拾起逝去的光阴,以唤起你我的美好回忆,也对大运河美好的明天寄予最真切的展望。


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一条大运河,灵动了常州,也积淀了常州,让我们走进常州美术馆,通过这些照片观看运河,观看城市发展,回望运河给我们带来的点点滴滴。

部分展品赏析


耿荣兴 仓桥瑞雪

1970年代。大运河常州西门段的西仓桥,为常州西门连接三堡街与西直街的要道,附近原有江西会馆、全闽会馆等,特别是被称为常州都江堰的“石龙嘴”坐落于此,雪后仓桥更具人文历史的厚重。


汤德胜 常州东门古运河风光

1970年代。滚滚运河跨过长江,途经常州,向苏杭奔流。常州东门运河两侧,历来商贾云集,名胜古迹众多。


唐锡勇 运河茶馆
1970年代。旧时常州运河两岸茶馆遍布,南北商贾、过往官差、失意文人、百姓市民都可以在此“说山海经”,聊天交流,倾诉民情。图为篦箕巷近水阁茶馆。

吴中行 笔塔晨曦

1930年代。古运河北的文笔塔始建于南北朝萧齐时期,为太平寺内的七级浮屠。因塔为太平讲寺的附属建筑,又称太平讲寺塔。


汤国平 大运河畔发电厂

建于1921年的戚墅堰发电厂,位于大运河戚墅堰段。

吴建伟 辉映仰苏阁

京杭大运河常州东段运河与市河交汇处。


刘松 旋转的音符

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运河大桥。


方南祺 紫气东来

常州红梅阁。

沈宇翔 古巷雪景

常州青果巷。


陈亮 古戏楼

江南运河孟河段,万绥东岳庙戏台。

顾长华 汉风流长

转自:潮新闻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