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茆(mǎo)子、茆船、茆孩、茆妮等都源于茆子,茆子是过去对湖里渔民的称谓,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称谓,结果现在演绎成了对渔民的蔑称,茆子成了不懂事、不懂礼貌的代名词,出现了“茆性难调、茆茆七七”等用语,就像小姐,本来是一个很优雅的称谓,结果现在变成了不正经的代名词,那么茆子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有多种说法,但是基本上都是歧视渔民、甚至是污辱。有的还传说与大宋的赵匡胤有关。
真正的来历是这样的,过去,渔民以船为家、居无定处,生活比较困难,买不起鞋,他们就地取材,用芦苇花,老百姓叫茆花编织成草鞋,叫茆窝子鞋,渔民上陆地卖鱼,就穿上这种茆窝子,慢慢的穿茆窝子就成了渔民的特征,陆地上的人见到渔民就说茆窝子来了,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如果谁经常带鸭舌帽,鸭舌帽就成了他的特征,有时我们就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直接称他鸭舌帽,茆窝子慢慢就变成了渔民的代称,后来就直接称呼渔民为茆子或湖茆子,所以,茆子这个称谓延续至今。真正的茆子淳朴善良、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绝不会嫉贤妒能、相互排挤,是假茆子影响了茆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