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观察走进泗水

2021-02-24   | 来源:社会生活与环境报道

最近,《山东观察》在山东圣瑞清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济宁市名优产品推广协会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进泗水县,了解泗水乡村是如何过春节的?

据悉,泗水人对春节十分重视,在泗水过年过节,会领略到特殊的节日氛围。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到农历的腊月二十,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回家,开始准备过年,在置办年货的同时,还要准备走亲串友的礼品,尤其是刚结婚或刚订亲的青年男女,送年礼是一项证明婚姻状况的活动,如果未结婚,女方同意男方送年礼,就说明女方同意了这门亲事,如果女方不同意让送年礼,既便是已订亲,也可能女方有不乐意的地方,或者女方已经有了变故,所以通过送年礼就能预测亲事成功与否,男方送年礼的礼品分六色、八色、十二色、十六色不等,但礼品中必须有鸡,有鲤鱼,取吉利祥和之意,新婚第一年或订亲未结婚的,年礼送的比较重,女方要置办酒席招待,还要找人陪客,临走时,还要回礼,女方家留多半部分,男方家带走少半部分,在回去的礼物中还要用红纸包上钱,叫待岁钱。

过年置办年货主要有猪肉、猪头、红公鸡、青竹、鞭炮、蜡烛、油盐酱醋茶等,妇女在家打扫卫生,房前房后,灶前灶后,桌上桌下都干干净净。二十三这天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二十五蒸几锅有花样的面食,用专门绣制的“龙风”饭布盖上馍筐,从二十三开始,陆续就有人家炸酥菜,用鱼、肉、山药、土豆、藕、萝卜等炸成酥鱼、酥肉、藕荚、丸子等。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最为忙活,要贴春联,要祭祖摆供,要在准备好青竹上系花生、红枣和锡箔的元宝串,还要准备大年初一早晨的水饺。全家老少“守岁”,在乡村还有的坐在灯下火炉旁,品尝着美味佳肴,叙旧话新,长辈还要赏小辈压岁钱。守夜到五更时分摆上大供,点上香烛,放了鞭炮,全家人磕头敬祖,炉火也换成劈材火,叫“烤财”。

初一,早饭吃水饺,谁家吃饭早,就意味着谁家新的一年勤勉,如亲邻来拜年还没吃早饭,便认为这家懒散,不像过日子的样。

初一的早餐很有讲究,水饺是头天晚上包好的,在包饺子时还要包带糖的,带钱的。俗信谁能吃到不是肉馅的另样饺子就能当年交好运。如有新娶的媳妇,水饺盛好先送给祖先享用,家庭成员每人一碗,另外再多盛一碗,意味着今年新媳妇生孩子,提前给孩子盛一碗,如果新媳妇头年没生,第二年春节还要早起跑到街上喊 “金娃娃,银娃娃,都到俺家吃果果。”

乡村的拜年活动一律喊好,初一大早,邻里相互拜年,亲友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都是“见面发财”、“新年好”、“您老人家过年好”等祝福之类的吉祥话。早晨忙活完,开始农家的娱乐活动,初一这一天,一年之首,为迎春纳福,各家都不扫地,据说扫地就把一年的财气扫走了。

部分乡村有吃两顿饭的习惯,但初一这一天必须吃三顿饭,况且每顿饭都不得吃净,剩碗里一些,表示年年有余。从早饭到午间之间,大街上就涌满了人,姑娘、媳妇打扮得靓丽多姿,街道馨香弥漫,各类文艺节目开始演出,喜庆气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